《象棋文化》,此词条收录于04/29,仅供参考
象棋文化,是指象棋在发展过程中抽象和具体的型制,及其内涵和外延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社会价值等。象棋作为中华民族一项特有产物,一方面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而独具一格。象棋之所以数千年至今不衰, 就是由于它既有一个无限的创造空间, 又有着独特的、广博而奥妙无穷的文化内涵。
2006年5月20日,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平十竖的棋盘中,传承着中国的文化基石——仁、义 、智、礼、信、忠、勇。2009年2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复...运动管理中心,同意“中国象棋”更名为“象棋”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2010年广州亚运会,虽然中国选手包揽男女象棋两枚金牌,但众多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也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准。中国象棋在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发展之后,正日益在亚洲各国普及。不少国家的人们怀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爱上这个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盛行于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棋有200多种,规则各异的棋局当中,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在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独树一帜,爱好者有十余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