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黄河一掬赏析(03/23更新)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3-23 18:40 4

黄河一掬赏析

黄河一掬赏析

 最佳答案:

      情感真挚

      - 思乡爱国:作者将黄河比作“母亲”,将自己比喻成“游子”,传达了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中国情结。他对黄河的触摸,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体验,更是对祖国文化的寻根和认同,体现了深深的思乡爱国之情。

      - 民族情感:作者通过描写黄河的历史和现状,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感慨。

      描写细腻

      - 景物描写:作者细腻地描绘了黄河及两岸的景象,如“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敻远,似乎再也够不到边”,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黄河边,感受到黄河的壮阔与苍凉。

      - 动作描写:如“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作者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让读者感受到他对黄河的敬畏与热爱。

      语言优美

      - 句式多变:文中运用了长短句结合的句式,使文章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如“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这种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 修辞丰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如“黄河从西边来,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了一个大锐角”,将黄河比作浑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通过反问,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深思。

      结构清晰

      文章以作者触摸黄河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从期待见到黄河,到真正触摸黄河,再到离开黄河后的感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对黄河历史、文化的回忆和思考,使文章内容丰富,主题深刻。

      主题深刻

      《黄河一掬》不仅是对黄河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扬。作者通过触摸黄河,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文章主题深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发了读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黄河一掬》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力量的散文,余光中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黄河、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