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塞下曲其三古诗
最佳答案:
《塞下曲?其三》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全诗内容为: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词语注释
-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 月黑:没有月光。
- 单于(ch?n y?):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 遁:逃走。
- 将:率领。
-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 逐:追赶。
- 诗歌译文
-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刹那间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 诗歌赏析
- 前两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在没有月光的黑夜,大雁惊飞,原来是单于趁着夜色带领敌军溃逃。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又烘托出战斗前的紧张气氛。
- 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将军发现敌军潜逃,准备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而此时大雪纷纷扬扬,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这一场景,不仅表现出了天气的寒冷、战斗的艰苦,更突出了将士们奋勇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明代顾璘也有一首《塞下曲?其三》,内容为“黄河冰厚马横行,朔气棱棱古铁明。恨杀夜来风雪紧,匈奴逃出受降城”。但一般常见的《塞下曲?其三》多指卢纶的作品。
李白在塞下曲其三的表现手法
李白塞下曲其三表达了作者为能够报效国家和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愿意功成身退,归隐林泉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诗人愿“济苍生,安社稷”,“愿为辅弼”。
艺术手法上,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插羽”,鞍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
全诗为:
塞下曲六首(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 上一篇: 迫不及待的及是什么意思(迫不及待的意思)
- 下一篇: 心照不宣造句(心照不宣是什么意思啊?)